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2016年-2020年)

时间:2016-09-23 浏览:23次 来源:

京人社办发﹝2016﹞179号  

    一、2016年底前完成并持续落实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

  1.探索推进会议开放,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和新闻媒体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对于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议题,邀请相关方代表列席办公会议。

  2.办公会议议定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在3个工作日内向社会进行公开解读。

  3.深化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公开,向社会公开预决算及财政资金“三公”经费信息,预决算基本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4.及时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年度发展目标落实情况。

  5.建立规范性文件集中公开机制。各部门印发的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通过“首都之窗”政务门户网站集中公开。

  (二)推进管理服务全过程公开

  6.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应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

  7.推进市场准入标准公开,做好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落实情况的公开工作。

  8.推进监管情况公开,加大监管结果公开力度,加强月度和季度发布工作。

  9.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制度。

  10.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

  (三)推进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化

  11.全面公开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公开重点领域专项责任清单。

  12.完善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清单调整后10个工作日内将调整情况向社会公开。

  13.做好市、区两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调整情况的公开工作。

  14.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相关部署,公布本市清理规范后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四)扩大政务参与

  15.积极搭建多样、便捷的政民互动平台,鼓励开展政府开放日、网络问政等主题活动,增进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16.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在研究制定过程中要同步制定宣传解读工作方案,在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展深度解读工作。

  17.充分利用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采取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展现方式,增强政策解读的吸引力、亲和力。

  18.建立政策解读专家队伍,发挥政策参与制定者、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的优势,增强政策解读的科学性、权威性。

  19.在政府网站建立政策解读平台,相关解读材料应在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在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

  20.建立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政策吹风会等形式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增加发布频次,把新闻发布会作为政策解读的重要渠道。

  21. 原则上每季度举办新闻发布会不少于2次,主要负责人每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不少于1次。

  22.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制度,扩大舆情收集范围,及时了解各方关切。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重大舆情回应不及时、不主动、不准确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给予通报和问责。

  23.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负责处置部门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处置进展及时发布后续信息。

  (五)优化融合政务公开渠道

  24.进一步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

  25.建立健全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更新机制,每周至少更新1次。

  26.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互动业务和办事服务功能等,加强政府网站集约化、标准化建设。

  27.推进政府网站升级改造,使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更加准确、实用,功能设置更加友好、便捷。进一步明确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和运行维护责任,强化网站安全保障。

  28.加强政府网站之间,政府网站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的联动。

  29.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政府网站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受众群体覆盖率。

  30.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舆论、澄清事实、回应关切、推动工作等积极作用。

  31.对重要会议活动、重大决策部署,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重要动态等方面信息,统筹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平台、新媒体做好发布工作,注重通过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及时报道解读。

  32.邀请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代表参与重要政务活动,积极为媒体采访、了解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等情况提供便利。

  33.打造政务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根据受众特点和需求,个性化设置议题,突出新媒体特色,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切实增强传播效果。

  34.规范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编发程序和公众问询答复程序,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加大新媒体发布政府权威信息力度,提高便民服务信息推送比例,实现新媒体平台政务信息发布常态化。

  (六)强化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35.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协调机制。

  36.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

  37.通过公开行政依据、流程、标准等,促进纠正行政管理突出问题。

  38.健全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严格履行保密审查程序。

  39.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专题研究2次政务公开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40.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41.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制度,向社会主动公开评估结果,同时自觉查找问题和不足,强化督促整改机制建设。

  二、2017年底前完成并持续落实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

  1. 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制度,对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要政策措施、重大建设项目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部门要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公布公众意见收集采纳情况。

  2.进一步加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力度,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原则上要全文公开。

  (二)推进管理服务全过程公开

  3.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现执法部门全覆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

  4.严格实行“办事服务一次性告知”。

  (三)推进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化

  5. 系统梳理不同层级行政机关公开权限和职责,建立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清单制度,解决主动公开随意性大等问题。

  (四)扩大政务参与

  6.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好公众在需求调查、建言献策、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满足公众知情需要,促进和保障公众积极、有效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公共管理、执行监督,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7.建立公众建言建议反馈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公众意见和建议采纳情况,提升公众参与实效。

  8.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公众参与模式,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9.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五)强化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10.分级分层组织教育培训,确保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0课时。

  11.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和新闻媒体代表对政务公开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的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指导监督。

  三、2018年底前完成并持续落实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

  1.加大行政决策过程的公开力度,释疑解惑、凝聚共识。

  2.推进重要改革方案、重要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公开,重点公开实施步骤、工作措施、责任分工、工作进展、工作成效、监督方式等信息,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3.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政策落实效果,推进评估结果公开。

  (二)推进管理服务全过程公开

  4. 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公示制度,推动市、区执法部门裁量基准细化和公示,严格限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5.探索推行行业管理“黑白名单”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

  6.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

  7.编制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明确服务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

  8.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渠道向社会公布,并确保咨询服务电话畅通。

  (三)强化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情况,开展本市配套制度规范的清理和修订工作。

  四、2020年底前完成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化

  1.系统梳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各行业各系统工作特点,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明确不予公开的事项名称、情形和依据,并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公开。

  (二)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利用

  2.充分利用首都信息化技术优势,加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到2020年,公共数据开放单位比率达到90%,数据开放率达到60%。

  3.建立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实行动态清单管理;制定发布数据资源开放和采集指引。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