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7-04-13 浏览:52次 来源:
各区商务主管部门:   为落实《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外贸调结构转动力,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提高我市外贸国际竞争力,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我委制定了《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2月28日 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外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明确外贸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该规划是指导我市各级外贸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为外贸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基础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外贸持续低迷,国内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外贸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我市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外贸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抢抓机遇,务实应对挑战。    一、“十二五”外贸发展基本情况    1、贸易规模连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期间,天津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出口规模连创历史新高。继2011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2012年、2013年、2014年又接连突破1100亿、1200亿、1300亿美元,2014年达到1339亿美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十二五”期间我市进出口年平均增速达6.8%,出口年平均增速6.4%。   2、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主体结构明显优化。内资企业出口加快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出口占比由14.4%提高到21.7%,提升7.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占比由“十一五”末的70.5%下降到62.8%。贸易结构更趋平衡。一般贸易快速发展,出口占比由“十一五”末的37.6%提升到43.1%,提升5.5个百分点。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对新兴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占我市出口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7.8%提升到51.7%,东盟迅速成为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达184.1亿美元,占我市出口比重达36%。   3、不断巩固优势商品竞争力。“十二五”时期,我市深入实现品牌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巩固我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2015年,我市出口机电产品360.4亿美元,占我市出口比重70.4%,比2010年增长37%;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97.1亿美元,占我市出口比重38.5%,比2010年增长32.6%。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出口支撑点。自行车等特色出口商品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   4、进口辐射功能增强。“十二五”期间进口贸易实现阶段式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15年进口占外贸比重达55.2%,较“十一五”末提升0.8个百分点。飞机、汽车成为我市优势进口商品,大宗商品铁矿砂、煤炭、成品油等进口量增价跌,进口效益提高,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5、外贸载体功能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下,我市加快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与政策叠加,逐步形成了具有完整保税功能的综合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依托本市纺织轻工、医疗保健、汽车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优势产业,推动聚集发展,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由2个增加到7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6个,建成各类外贸公共服务平台50余个,成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6、外贸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先后出台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十项措施、鼓励扩大进口、推进大通关建设、改进口岸工作等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中央、市级、区县三级政策促进体系。出口退税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退税进度明显加快,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监管水平,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所提高,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效果明显。   二、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主要推动力量,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未来五年,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重要机遇。   (一)面临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增长动力有限。   1、全球总需求不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增长乏力,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潜在增长率普遍下降,国际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不稳,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短期难以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长周期繁荣已转变为当前的低速增长,全球贸易持续低迷。   2、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新特点。国际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国际制造业转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转向大力推动“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部分产业向发达国家转移,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恢复竞争力,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我国承接国际转移已明显放缓,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外转移加快。   3、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一些国家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非常规手段抢占国际市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高发的势头一直没有明显缓解。我市的钢铁、新能源等支柱产品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点,对出口的影响有所加深。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1、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受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   2、竞争优势明显不足。传统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品牌产品占比偏低,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   ——从天津看,自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制约天津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瓶颈问题愈加突出。   1、主体结构仍不均衡。占全市出口60%的外资企业在全市出口居于主导地位,对全市出口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个别重点企业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本地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先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出口转内销、总部订单减少、产业转移等现象,使出口下行风险加大。   2、产业支撑力不足。我市出口产业集中度高,多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 IT通信和电子类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30%以上。自主出口产品比重过小,且产品偏低端,缺少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对全市出口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3、进口增长压力大。2011—2014年进口实现连续高速增长后,结构性回调趋势明显。受内需疲软、国际商品价格下跌、省市竞争分流等因素影响,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4、外贸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与先进省市相比,我市在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融资、口岸物流成本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外贸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二)机遇。   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外贸发展依然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我国外贸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市场主体加快涌现,新业态的加快生长,新产品加快涌现,对外投资加快增长。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添新动能。天津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外贸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外贸发展仍具有坚实基础,但也面临严峻挑战。要准确把握外贸发展趋势,既要增强做好外贸工作的紧迫感,也要坚定做好外贸工作的信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结构转动力,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巩固和提升天津外贸传统优势,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为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深化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放引领,互利共赢。以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带动贸易增长,扩大与贸易伙伴利益汇合点,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共创更大市场空间。   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加强贸易与产业的结合,全面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进程,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市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形成外贸“优进优出”新格局。   重点推动外贸结构优化调整。着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市场多元化;着力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着力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着力优化贸易方式,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动外贸结构调整   (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转变。巩固和深耕欧、美、日传统市场;开展自由贸易协定培训,扩大与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贸易规模,更多地享受自由贸易协定红利;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挖掘东盟市场潜力,加大对拉美、非洲、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综合考虑经济规模、发展速度、资源禀赋、风险程度等因素,选择若干个新兴市场重点开拓,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在我市外贸中的比重。   (二)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稳定外资企业,加大力度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跟踪我市重点外资企业产业转移的动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缓产业转移对我市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实施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工程。增强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市场活力,提升中小企业占我市出口比重,发挥中小企业对稳定外贸的重要作用。实施外贸企业“破零计划”,积极培育引进贸易型总部,着力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打造外贸发展新优势。   (三)推动外贸商品结构调整。加强对重点行业出口的分类指导。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升自行车等优势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强化电力、通信设备、船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积极培育健康、文化、金融、会展、高新技术以及专业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业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强研发服务、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业出口。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以天津市文化服务贸易基地、健康产业园和高新技术服务集聚区等为代表的重点服务贸易区域加快发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二、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一)大力培育国际自主品牌。制定自主品牌发展规划,加强部门联动,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共同推动外贸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或收购境外品牌,并扩大自主品牌出口。强化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技术认证、品牌宣传和法律维权等活动,增强品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组织品牌建设交流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品牌管理水平和品牌营销能力。常态化开展“天津市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评选工作,注重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在整体提升的同时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二)加快培育新兴贸易业态。积极推进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建设。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一般贸易出口、保税出口、一般贸易进口、保税进口四项试点业务全面开展。建成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通关、通检、支付、物流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新模式,积极推进海外仓建设,助力中小传统外贸企业跨境B2B2C出口发展。认定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鼓励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其通关、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政策。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贸易分支机构、营销展示中心、批发分拨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等营销服务点,不断完善我市国际营销服务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推进天津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在全球市场合理布局。通过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带动和促进天津商品“走出去”,提升天津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壮大提升出口主导产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发挥基地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引导基地龙头企业强化主导产业,鼓励中小企业配套,争取产业链条本地化,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发展模式。分别针对自行车、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基地,以及汽车、医疗器械、中西药等新兴产业基地,鼓励开展行业共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发。   (五)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显著增强我市加工贸易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壮大内资加工贸易企业规模,通过创新驱动引领我市加工贸易发展新常态,推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促进我市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延伸,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扩大保税维修业务范围,营造顺畅、便利、高效的加工贸易营商环境,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深入实施自贸区战略。深度融入以全球价值链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体系,积极拓展贸易发展新领域,加快培育贸易发展新业态,着力打造口岸服务新模式,不断完善航运服务新功能,营造透明、规范、高效的贸易便利化环境,构建与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贸易治理格局。   三、积极促进进口贸易   (一)扩大优势商品进口规模。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参与境外资源能源合作开发,扩大各类矿石、食用油等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二)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东疆保税港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位、政策和功能优势,推进以融资租赁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改革,积极搭建保税展示交易、采购分拨配送、融资创新服务和贸易便利化平台,打造国际贸易产业高度聚集、贸易模式和贸易功能高度发达的进口示范高地。   (三)大力开发各类新兴进口贸易业态。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势,加快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布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监管模式;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抓手,推动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店联动发展;引导重点进口区域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代理商落户天津,培育一批综合性进口主体;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    四、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一)推动“走出去”带动出口。推动我市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鼓励轻工、纺织、服装、一般装备制造等国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生产能力向目标市场转移,带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鼓励承接境外承包工程,带动原材料、设备等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印尼聚龙工业园的“桥头堡”作用,建立我市辐射“一带一路”国家的商品集散地。   (二)深化贸易合作。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   五、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商务、海关、质检、工商等部门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适当方式对外公布或推荐我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查处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企业,建立诚信守法便利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建立规范外贸经营秩序新模式,完善重点行业进出口管理和竞争自律公约机制。加强外贸及产业政策的合规性审查。   (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贸易便利化改革力度,降低贸易成本。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制度,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增强海关查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做好出口退税工作。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进一步强化进出口公平贸易网、公平贸易动态、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库等平台的信息预警、工作交流及案件追踪等功能,深化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平台建设。巩固提升公平贸易预警点职能作用,强化公平贸易预警队伍建设。推进建立与相关律所、专家、行业组织的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联动机制。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党组)研究外贸发展战略、分析外贸形势、研究重大措施的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各区、市有关部门对外贸工作的认识,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健全外贸工作督查问责体系,建立外贸稳增长的通报、督查、约谈、激励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完善外贸月调度、季点评工作机制,对各区外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   二、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外贸办职能,完善外贸办成员单位联席会机制,加强部门间联系和沟通,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凝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外贸发展。加强产业联系机制。加强与重点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的紧密联系,掌握行业运行情况、国际比较、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分类指导的政策措施,推动贸易与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本规划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动态监测规划实施情况,扎实开展评估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要参照本规划,对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在本规划执行期间,如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照相关程序,适当调整本规划的预期目标。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借助五大战略机遇,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总部结算企业、外贸平台企业落户。进一步发挥现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区县招商引贸、培育外贸增长点。重点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促进进口创新示范区公共服务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国际自主品牌建设,为促进我市外贸回稳向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供政策保障。    四、拓宽金融服务渠道     加强金融创新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信用贷款业务,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政策培训,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支持外贸企业用好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出口百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自有品牌企业、符合产业结构导向和成长型企业等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实现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促进重点企业出口稳定增长。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投保成本,扩大保险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    五、健全外贸信息调查服务体系   完善外经贸运行调查监测系统功能,扩大覆盖企业范围,增强与企业互动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强化统计和运行监测。改进监测方法手段,充分挖掘利用信息资源,完善重点联系企业工作机制,提升分析水平,增加调查分析项目,增强对外贸形势的监测预警和走势研判。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外贸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外贸人才培训,鼓励外贸企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