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提出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万亿俱乐部”,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就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记者专访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郝志军。
对进入“万亿俱乐部”这一目标,郝志军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和省委‘两个率先’要求为导向,发挥港口、资源、区位、产业四大优势,调结构、优布局、延链条、抓项目,打好四场战役。”
打好产业结构调整持久战。突出高端引领,做优精品钢铁、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深入实施支柱产业提升工程,以总投资1300亿元的中车350公里货运动车组产业化、文丰氢氧化铝及新材料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支撑,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向整机终端产品迈进。到2025年,“四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5万亿元。突出提质增效,做强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文体旅游会展“四大优势”产业。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加快富海石化100万吨/年多元化原料制烯烃、华侨城唐山中心等一批单体投资超300亿元的超大型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纵向延伸。到2025年,“四大优势”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900亿元。突出长优于消,做大现代应急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数字“四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有中做优”推动优势产业率先突破,“无中生有”提速未来产业布局,重点支持华为鲲鹏服务器生产基地、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咸亨国际应急安全产业基地等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新兴产业扩量提速、增比进位。到2025年,“四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40亿元。
打好产业布局优化攻坚战。加速唐山“经略海洋、向海发展”步伐,加速壮大临港产业,打造优势互补、组团发展的沿海增长极。继续加快推动钢铁企业向沿海搬迁转移,沿海地区产能占全市的比重将由19%提升到50%左右。依托临港钢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重型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沿海现代化工产业聚集区,发挥曹妃甸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优势,吸引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落户,发挥乐亭县、海港开发区产业优势,加快形成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打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卫战。聚焦12个重点产业,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17个重点产业链,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十四五”期间,钢铁产业依然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节点。围绕稳定上游供应链,做强中游生产链,延伸下游应用链,形成高、中、普“金字塔”型产品结构。到2025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40%以上,建成规模适度、装备先进、产品多元、布局合理、环保一流、管理高效的世界一流精品钢铁产业基地。
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战。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高质量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瞄准“两新一重”领域,加速环渤海城际铁路、唐遵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保每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0亿元以上。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考评激励机制,确保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